【鹬蚌相争的故事】“鹬蚌相争”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因利益冲突而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以下是该故事的总结及关键信息整理。
一、故事
在一条河边,一只鹬(一种水鸟)正准备啄食河蚌。河蚌察觉到危险,迅速将壳合上,紧紧夹住了鹬的嘴。鹬试图挣脱,但河蚌死死不放。双方僵持不下,谁也不肯退让。就在它们争斗的时候,一个渔夫经过,趁机将它们一起捕获,最终两者都成了渔夫的猎物。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当双方因一时之利而争斗不休时,往往忽略了更大的威胁,最终导致共同的失败。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战国策·燕策二》 |
主要角色 | 鹬、河蚌、渔夫 |
故事背景 | 河边,鹬欲食河蚌,河蚌自卫反被夹住 |
故事发展 | 鹬与河蚌争斗,互不相让;渔夫趁机捕获两者 |
寓意 | 争斗不休、互不退让,最终可能招致更大损失;应以大局为重 |
现代启示 |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冲突应保持冷静,避免因小失大 |
相关成语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三、结语
“鹬蚌相争”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应理性思考,避免因一时的争执而失去更宝贵的东西。同时,也警示人们,有时候看似强势的一方,也可能因为固执己见而成为他人获利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