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兰沅芷下一句】“澧兰沅芷”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这句话描绘了湘水流域的自然景色,同时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一、总结
“澧兰沅芷”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象征高洁、芬芳的品质。其原句为“沅有芷兮澧有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追忆。在现代文学或创作中,“澧兰沅芷”常被引申为对自然美景、人文情怀的抒发。
以下是对“澧兰沅芷”的来源、含义及常见引用的整理: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楚辞·九歌·湘夫人》 |
原文 |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意义 | 象征高洁、芬芳之物,表达思念与敬仰之情 |
常见引用 | 多用于诗词、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领域 |
现代应用 | 作为文化符号,常用于命名、题字、艺术创作等 |
二、拓展说明
“澧兰沅芷”中的“澧”与“沅”均为古代地名,分别指今湖南境内的澧水与沅江。而“芷”与“兰”则是香草植物,象征君子的品德与高雅的情操。屈原在《楚辞》中常用此类意象,借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营造出一种清幽、高远的艺术氛围。
在后世文学中,许多文人墨客也沿用了这一意象,如宋代文豪苏轼、明代画家徐渭等,都曾在作品中提及“澧兰沅芷”,以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
三、结语
“澧兰沅芷”不仅是地理与植物的描写,更是古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映射。它承载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在当代,这一意象依然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