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记原文及翻译】《石渠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渠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在游览中的感受。本文将对《石渠记》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意境。
一、原文总结
《石渠记》是柳宗元在永州期间所写的一篇散文,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通过描写石渠的清澈、幽静与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贬谪生活中的孤寂与超脱之情。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 在找到西山之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方向走了二百步,又找到了钴鉧潭。再往西二十五步,水流湍急且深的地方就是鱼梁。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静地不动;忽然间游向远处,来回穿梭,好像在和游客嬉戏。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常有所领悟,因为他们思考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路平坦且近的,游览的人多;路险峻且远的,到达的人少。 |
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然而世上奇异、壮观、非凡的景象,常常存在于险峻遥远之处,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无法到达的。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越往深处走,越难前进,看到的景象也越奇特。 |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有人感到疲倦想出去,说:“不走出去,火就要灭了。” |
遂与之俱出。 | 于是我们和他一起出来了。 |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我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但看那周围的景物,已经很少有人留下记载。 |
三、总结
《石渠记》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柳宗元内心情感的流露。文章通过对石渠景色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沉思。文中借景抒情,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唐代山水散文中的佳作。
通过本篇文字与表格的对照,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石渠记》的内容与意义,感受到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