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不失信于童儿文言文翻译】一、
《郭伋不失信于童儿》是一则出自《后汉书·郭伋传》的典故,讲述了东汉名臣郭伋在担任并州刺史期间,面对一群孩童的期待,坚守诺言的故事。文中通过郭伋与孩子们之间的约定,展现了他重诺守信、体恤百姓的高尚品德。
郭伋原本答应孩子们要来巡视,但由于途中遇到一些情况延误了行程。当他在约定时间到达时,孩子们已经等候多时,而郭伋并未因自己的迟到而推脱责任,反而向孩子们道歉,并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一行为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和诚信精神。
这个故事强调了“信”在为人处世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身上,更应以身作则,做到言出必行。
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郭伋始至行部,有童儿数百,皆骑竹马,道次迎拜。 | 郭伋刚到任巡视,有几百个孩子,都骑着竹马,在路上迎接他并行礼。 |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 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这么远的地方来?” |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 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很高兴,所以来迎接您。” |
伋辞谢之。 | 郭伋感谢他们。 |
及其还,欲往观之,未至,先遣吏告曰:“吾本不期此来,今已过期,恐失信于童儿。” | 等他返回时,想去看望孩子们,但还没到,就先派官吏告诉他们:“我本来没有打算来这里,现在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恐怕失信于孩子们。” |
于是,童儿遂相率送之,至于界上。 | 于是,孩子们纷纷前来送别,一直送到边界。 |
三、文章小结:
《郭伋不失信于童儿》虽为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却蕴含深刻的做人道理。郭伋以一个地方官员的身份,面对一群孩童的期待,始终坚守诺言,体现出一种难得的诚信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身处何位,诚信都是立身之本,是赢得他人尊重与信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