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里是什么意思】“鞭辟入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非常深刻、切中要害。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大学》,原意是说学问要深入研究,达到最核心的地方,后来引申为对事物的剖析非常透彻,不流于表面。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鞭辟入里 |
拼音 | biān bì rù lǐ |
出处 | 《礼记·大学》 |
字面意思 | 鞭打到皮肉里面,比喻分析深入,触及本质 |
引申意义 | 分析问题深刻,切中要害,不浮于表面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评价文章、言论、分析等,表示其深刻、精准 |
近义词 | 切中要害、一针见血、直击本质 |
反义词 |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隔靴搔痒 |
二、成语详解
“鞭辟入里”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中,原文为:“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的“鞭辟入里”并非直接出现,而是后人根据其精神提炼出的表达方式。
该成语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剖析,要求人们不仅要看到现象,更要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本质。它常被用来形容学者、作家或评论家在分析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深度和精准性。
例如:他的文章鞭辟入里,对社会现象的剖析令人信服。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正式写作、学术讨论、评论文章等需要体现深度分析的场合。
2. 避免滥用:不要将其用于描述日常小事,否则会显得夸张或不恰当。
3. 搭配使用:可与“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等成语连用,增强表达效果。
四、结语
“鞭辟入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要停留在表层,而应深入挖掘,找到真正的核心。这种思维方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