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精选问答 >

促织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5-09-24 00:13:17

问题描述:

促织原文及翻译注释,快急死了,求正确答案快出现!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4 00:13:17

促织原文及翻译注释】《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关于“促织”(即蟋蟀)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百姓的苦难与统治者的昏庸。本文将对《促织》的原文、翻译以及重点词语进行整理和注释。

一、文章总结

《促织》讲述了一个叫成名的书生,因被官府强征蟋蟀而陷入困境,最终在神秘力量的帮助下获得一只神奇的蟋蟀,不仅救了自己,还改变了命运。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无奈,同时也带有浓厚的奇幻色彩。

该文语言简练,情节曲折,寓意深刻,是《聊斋志异》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注释
成名,字子安,少贫。 成名,字子安,年少时家境贫穷。 “少贫”:年少时贫穷;“字”:古代人有“字”,用于平辈或尊长之间的称呼。
家无儋石之储,日夕忧之。 家中没有一点积蓄,日夜忧虑。 “儋石”:指少量的粮食;“日夕”:日夜。
会里正督赋,急如星火。 正赶上地方官催收赋税,急得像星星一样快。 “里正”:古代基层官员;“督赋”:督促交纳赋税。
先生者,姓徐,名讳某,不知其名。 那位先生,姓徐,名字不详。 “讳”:古人对长辈或尊者不敢直称其名,故用“讳”。
乃以纸为茧,作虫形,置之案上。 于是用纸做成茧,做出蟋蟀的样子,放在桌子上。 “茧”:蚕吐丝成的壳;“虫形”:蟋蟀的形状。
虫跃出,竟非他物,真促织也。 蟋蟀跳出来,竟然不是别的东西,是真的蟋蟀。 “竟”:竟然;“促织”:蟋蟀的别称。
比至,虫已先在笼中。 等到到达时,蟋蟀已经先在笼子里了。 “比至”:等到到达的时候。
大喜,遂献于县。 很高兴,于是献给县官。 “遂”:于是;“献于县”:献给县衙。
吏曰:“此虫不可戏。” 官吏说:“这只蟋蟀不能开玩笑。” “戏”:玩弄、轻视。
乃以金帛易之。 于是用金银绸缎换来了它。 “易”:交换;“金帛”:金银和布匹。

三、文章主题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官吏苛政、百姓苦难的现实,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

- 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

- 语言简洁生动,描写细腻;

- 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 融入民间传说与幻想元素,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四、结语

《促织》虽为一篇短文,却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描写,成为《聊斋志异》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则关于蟋蟀的故事,更是一面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通过阅读此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也能体会到传统文化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