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标准配方】茵陈五苓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该方源于《伤寒论》,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完善与应用,成为临床常用方剂。以下是对茵陈五苓散标准配方的总结与介绍。
一、方剂组成及功效
药物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作用 |
茵陈 | 苦、辛,微寒 | 清热利湿,退黄 |
猪苓 | 甘、淡,平 | 利水渗湿 |
泽泻 | 甘、淡,寒 | 利水渗湿,泄热 |
白术 | 甘、苦,温 | 健脾利湿 |
茯苓 | 甘、淡,平 | 健脾利湿,宁心安神 |
桂枝 | 辛、甘,温 | 温阳化气,解表散寒 |
注: 传统“五苓散”原为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五味药组成,而“茵陈五苓散”是在此基础上加入茵陈,以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功。
二、适用症状
茵陈五苓散主要用于以下病症:
- 湿热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
- 小便短赤、尿痛
- 水肿、腹胀
- 脾虚湿盛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阴囊湿疹、皮肤瘙痒等湿热外症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阴虚血少者慎用;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2. 煎服方法:一般为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3. 配伍变化: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加栀子、大黄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四、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五苓散具有以下作用:
- 抗炎、保肝护肝
- 调节水盐代谢,改善水肿
- 促进胆汁分泌,辅助退黄
- 对泌尿系统感染有一定疗效
在临床上,该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脂肪肝、胆囊炎等疾病,尤其适用于湿热体质患者。
五、总结
茵陈五苓散作为中医经典方剂,结合了利湿、清热、健脾等多种功效,适用于多种湿热证候。其组方严谨,配伍合理,既保留了传统“五苓散”的核心优势,又通过加入茵陈增强了退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疗效。
原文 茵陈五苓散标准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