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公选是什么意思】“公推公选”是近年来在中国基层和部分单位中推行的一种干部选拔方式,旨在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选拔出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它是一种民主推荐与公开选拔相结合的制度,强调群众参与和组织考察的结合。
一、什么是“公推公选”?
“公推公选”是指在干部选拔过程中,由群众或相关群体进行公开推荐(公推),再由组织部门根据推荐结果进行公开选拔(公选)的一种机制。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少数人推荐、少数人决定”的模式,增强了干部选拔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公推公选”的主要特点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公开性 | 选拔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
| 公正性 | 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避免任人唯亲 |
| 民主性 | 强调群众参与,体现民意 |
| 程序规范 | 有明确的推荐、考察、公示等流程 |
| 干部素质高 | 选拔出的干部一般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 |
三、“公推公选”的实施流程
1. 发布通知:明确选拔岗位、条件、范围等。
2. 群众推荐:通过会议、投票等方式进行初步推荐。
3. 组织考察: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考察,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
4. 公示结果:将拟任人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 正式任命:经公示无异议后,按程序进行任命。
四、“公推公选”的意义
- 增强干部选拔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 提升干部群众满意度
- 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
- 推动党内民主建设,激发基层活力
五、总结
“公推公选”是一种符合新时代干部选拔要求的制度创新,它不仅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也增强了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更好地选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受群众拥护的干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公推公选”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践,可参考各地组织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