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格式标准】在日常行政工作中,公文是各级机关、单位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工作部署和政策传达的重要工具。规范的公文格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体现机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掌握并遵循《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是每一位从事公文写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对公文格式标准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各项内容,便于查阅与应用。
一、公文格式基本要素
1. 版头(文头)
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发文字号、密级、紧急程度等,通常位于公文首页顶部。
2. 主体
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等。
3. 版记
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内容,一般位于公文末页。
二、公文格式标准一览表
| 项目 | 规定内容 | 说明 |
| 文种 | 15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 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文种 |
| 标题 |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 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
| 字体字号 | 小标宋简体,二号;仿宋_GB2312,三号 | 不同层级字体有明确要求 |
| 行距 | 一般为28磅或1.5倍行距 | 保证阅读清晰度 |
| 段落 | 首行缩进2字符,段间距为0 | 保持格式统一 |
| 发文字号 | 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 | 如:“X政发〔2025〕1号” |
| 密级 | 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 根据文件重要性确定 |
| 紧急程度 | 分为“特急”“加急” | 根据处理时效性标注 |
| 主送机关 | 应当写明具体单位或部门 | 不能使用“各有关单位”等模糊表述 |
| 正文 | 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使用“一、(一)、1.”等编号方式 |
| 附件 | 附件名称应单独成行,注明“附件”字样 | 附件需与正文一起装订 |
| 印章 | 加盖发文机关公章,右下角压年月日 | 印章位置要准确 |
| 成文日期 | 以领导签发日期为准 | 用汉字书写,如“二〇二五年四月一日” |
三、注意事项
- 公文格式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避免随意更改。
- 不同类型公文格式略有差异,需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 在电子公文中,应确保格式与纸质公文一致,便于归档和查阅。
- 对于涉密文件,需特别注意保密级别和传输方式。
四、结语
公文格式虽看似简单,但其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公文的效力与权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谨、规范、高效。希望本文能为公文写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提升整体办公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