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不受鱼】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贤臣,他以清正廉洁、不贪图私利而著称。他的故事“公仪休不受鱼”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相国,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条鱼,他却坚决拒绝接受。他认为,如果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会有义务去回报对方,这样不仅会违背公正的原则,还可能影响自己的操守。他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官员应洁身自好,不因小利而失大义。
公仪休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清廉自律、不慕荣华、坚守原则。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敬重,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公仪休不受鱼 故事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名称 | 公仪休不受鱼 |
| 出处 | 春秋时期鲁国史书或民间传说 |
| 主角 | 公仪休(鲁国相国) |
| 故事背景 | 有人送鱼给公仪休,他拒绝接受 |
| 核心思想 | 不贪图私利,坚持清廉自律 |
| 行为表现 | 拒收他人馈赠,强调公正与操守 |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清官典范,后世推崇其品德 |
| 现代启示 | 官员应廉洁奉公,不因小利而失大节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公仪休不仅是一位聪明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他的选择虽小,却体现了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