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过程中,很多人会遇到一种常见的问题——“岔气”。所谓“岔气”,其实是运动医学中所说的“运动性腹痛”,通常表现为胸部或腹部一侧的突然疼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或剧烈运动时更为明显。很多人一跑就“岔气”,不仅影响跑步体验,还可能打乱训练节奏。
那么,为什么跑步时容易“岔气”?又该如何预防和缓解呢?
一、什么是“岔气”?
“岔气”并非真正的“气”岔开,而是由于运动过程中横膈膜与内脏器官之间的牵拉、肌肉痉挛或呼吸不协调引起的不适感。常见于跑步、骑行、游泳等有氧运动中,尤其是初学者或运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二、为什么会“岔气”?
1. 呼吸方式不当:跑步时如果呼吸过快或过浅,会导致横膈膜无法充分舒展,从而引发疼痛。
2. 热身不足:身体没有充分预热,肌肉和内脏器官未进入运动状态,容易出现突发性不适。
3. 饮食不当:饭后不久就跑步,胃部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胃部或肋间肌的不适。
4. 跑步姿势不对:身体前倾过多或动作僵硬,也会影响呼吸节奏,增加岔气风险。
5. 过度疲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肌肉控制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岔气现象。
三、跑步岔气怎么办?
当跑步时突然感到“岔气”,不要慌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缓解:
1. 调整呼吸节奏
尝试放慢呼吸,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节奏,保持呼吸均匀,有助于缓解横膈膜的紧张。
2. 减缓速度
立即降低跑步速度,甚至改为快走,让身体逐渐适应,避免因剧烈运动加剧疼痛。
3. 按压疼痛部位
用手轻轻按压疼痛处,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不适感。
4. 深呼吸
慢慢做几次深呼吸,帮助横膈膜恢复正常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能缓解紧张情绪。
5. 适当休息
如果疼痛持续不减,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拉伸,避免继续运动造成更大的伤害。
四、如何预防“岔气”?
1. 做好热身运动
跑步前进行5-10分钟的动态热身,如高抬腿、开合跳等,激活全身肌肉,提高心率。
2. 注意饮食时间
避免饭后30分钟内进行剧烈运动,建议至少间隔1小时后再开始跑步。
3.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要深而匀,避免急促或屏气,保持自然的呼吸节奏。
4. 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
初学者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提升跑步距离和速度,避免一开始就高强度训练。
5.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肌群(如腹肌、背肌)的增强有助于稳定身体,减少岔气的发生。
五、结语
“岔气”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问题。只要掌握正确的跑步技巧、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并注重身体的信号,就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岔气”的发生。如果你在跑步中经常感到不适,不妨停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和习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坚持锻炼,科学跑步,才能真正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