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逐东风拂舞筵”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柳枝词》,全诗如下:
> 曾逐东风拂舞筵,
> 乐游春苑断肠天。
> 每日斜窗风雨,
> 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柳枝在春风中轻舞、随风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柔美而略带哀愁的意境。其中,“曾逐东风拂舞筵”一句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描绘了柳枝在春风中飘动的姿态,也暗示了柳树与春天、与人间欢宴之间的联系。
那么,这句诗中所提到的“曾逐东风拂舞筵”,究竟描写的是哪一种植物呢?答案无疑是柳树。
柳树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枝条柔软、随风飘扬,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思念或柔情。在古诗词中,柳树常常与春风、春雨、离别等情感紧密相连。例如,“柳”字谐音“留”,因此有“柳”即“留”的说法,常用于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曾逐东风拂舞筵”中的“东风”指的是春风,而“拂舞筵”则是指柳枝随着春风轻轻拂过歌舞宴会的席位。这里将柳枝拟人化,仿佛它也在参与人间的欢乐,展现出一种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此外,从诗的后两句“每日斜窗风雨,为谁风露立中宵?”可以看出,诗人借柳树表达了对某个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这种情感的寄托,正是柳树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综上所述,“曾逐东风拂舞筵”一句所描写的植物是柳树。它不仅以其柔美的姿态成为诗人笔下的常见意象,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