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精选问答 >

讨武檄文全文及译文

2025-09-28 03:17:13

问题描述:

讨武檄文全文及译文,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03:17:13

讨武檄文全文及译文】《讨武檄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骆宾王所作的一篇声讨武则天的檄文,写于公元684年。当时,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引起朝野不满。骆宾王作为徐敬业的幕僚,奉命起草此文,以号召天下义军讨伐武则天。文章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政治动员力。

以下是对《讨武檄文》的全文概述与翻译总结,并辅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文章

《讨武檄文》开篇即指出武则天的“罪行”,包括篡夺皇位、扰乱朝纲、残害忠良等。文章强调“正统”与“仁政”的重要性,认为武则天违背了传统的道德和政治秩序,因此必须被讨伐。文中还列举了武则天的种种恶行,如“私通内嬖”、“秽乱宫闱”、“毒害君亲”等,用词激烈,情感充沛。

文章不仅是一篇政治宣言,更是一篇文学杰作,语言犀利,结构严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全文及译文对照表

原文(部分节选) 译文
“伪临朝,女代男。” 武则天假借皇帝之名,女性取代男性执政。
“掩面以偷生,忍足而待死。” 面对羞辱苟且偷生,忍受屈辱等待死亡。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为人神所共同憎恨,天地所不容。
“公等荷国厚恩,未酬万一;身居重位,不思报效。” 大家承受国家深恩,未能报答万分之一;身居高位,却不知尽忠报国。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请看如今的天下,究竟属于谁家?

三、文章特点总结

特点 内容说明
政治性 直接针对武则天的统治,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文学性 文辞华丽,修辞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鼓舞性 激发士气,鼓励反抗,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历史意义 成为后世评价武则天的重要文献之一。
思想内涵 强调“正统”与“仁政”,体现儒家政治理念。

四、结语

《讨武檄文》不仅是唐代一篇重要的政治文献,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檄文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后世研究唐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内容主旨,也能体会到作者骆宾王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