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什么时候】“十二五”是中国在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科技、民生、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十二五”规划是继“十一五”之后,中国政府制定的又一个重要的五年发展规划,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规划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到2015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五年。其核心目标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等。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历了全球经济波动和国内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例如,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高铁网络大规模建设,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规划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 |
| 实施时间 | 2011年1月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 主要目标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 |
| 经济增长 | 平均年增长率约7.8%(2011-2015) |
| 科技发展 | 推动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 |
| 民生改善 | 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
| 环保措施 | 加强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 重大工程 | 高铁网络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西部大开发等 |
三、结语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在经济转型关键期的重要战略部署,它不仅推动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也为“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这一时期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