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章的下一句是什么】“七步成章”是一个成语,源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处死他。曹植应声而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表达了兄弟相残的悲愤,也展现了曹植的才华。
“七步成章”的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文笔流畅,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有条理、有内容的文章或诗篇。
一、总结
“七步成章”出自曹植的典故,常用来赞美人的文采和敏捷。它的下一句并非固定,但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回应是曹植所作的那首诗,即: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四句诗不仅作为“七步成章”的具体体现,也成为后人引用的经典诗句。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七步成章 |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 典故来源 |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避免被曹操处死 |
| 下一句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含义 | 形容才思敏捷,文笔流畅 |
| 作者 |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
| 历史背景 | 曹操与曹丕、曹植之间的兄弟之争 |
| 诗歌主题 | 表达对兄弟相残的感慨与讽刺 |
三、延伸说明
虽然“七步成章”没有固定的下一句,但曹植的诗作为其最经典的诠释,广为流传。它不仅体现了曹植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与家族矛盾。
在现代,“七步成章”多用于称赞他人写作能力,强调快速且高质量的创作水平。在文学、教育、写作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了解“七步成章”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