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铁索寒的意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其中“铁索寒”一句,是全诗中极具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句子之一。它不仅展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诗句解析
“铁索寒”出自诗中“铁索横江千峰冷”,原意是指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面对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寒气逼人,环境恶劣,但红军依然勇往直前。这里的“铁索”指的是泸定桥上的铁链,“寒”则既指自然环境的寒冷,也象征着战斗的严峻与危险。
二、背景解读
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泸定桥是红军北上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当时桥面木板已被敌人拆除,仅剩十三根铁索悬于空中,形势极为危急。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攀爬铁索,最终成功夺取桥梁,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七律·长征》 |
| 原句 | “铁索寒” |
| 表层意思 | 描写红军过泸定桥时的严酷环境和艰苦斗争 |
| 深层寓意 | 象征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红军的英勇无畏 |
| 精神象征 |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
| 历史背景 | 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关键战役 |
| 作者意图 | 歌颂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信念 |
四、总结
“铁索寒”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更是对红军精神的高度概括。它体现了革命者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坚持信念、迎难而上的伟大品格。通过这一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当年红军的艰辛历程,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
这种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理想与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