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精选问答 >

欺侮的出处

2025-10-28 15:33:14

问题描述:

欺侮的出处,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8 15:33:14

欺侮的出处】“欺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对他人进行侮辱、虐待或不公正对待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被欺侮”、“欺侮别人”等说法。那么,“欺侮”一词究竟出自何处?它在古代文献中是如何使用的?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梳理,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出处和用法。

一、

“欺侮”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典籍,如《诗经》、《左传》等。其中“欺”与“侮”两个字分别表示欺骗、欺负之意,合起来则指对他人的轻视、侮辱或虐待行为。在古代,这种行为多见于贵族阶层之间的争斗,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反映社会矛盾或人物性格。

随着语言的发展,“欺侮”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广泛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或不当行为。在现代汉语中,“欺侮”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色彩,强调施加者对受动者的不尊重和伤害。

二、表格:欺侮的出处及用法

时期 文献名称 出处原文 释义 用法说明
先秦 《诗经·小雅·巷伯》 “哆兮哆兮,其音若何?……无父无母,无人无兄弟。” 无具体“欺侮”二字,但有类似含义 反映社会不公,隐含对弱者的同情
先秦 《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侯使韩简子来告败,曰:‘吾不欲战,君若不许,吾将退。’……楚人欺侮我。” “欺侮”首次出现 描述敌国对己方的不敬与压迫
汉代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怒,欲杀之,樊哙谏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关,功第一,今反以恶言相欺,臣请辞去。’” 虽未直接使用“欺侮”,但有“欺”字 表示对他人言语上的不敬
宋代 《宋史·岳飞传》 “金人欺侮我朝,屡次犯边。” 明确使用“欺侮” 描述外敌对国家的侵犯
明代 《明史·张居正传》 “诸臣欺侮朕幼,擅权自恣。” 使用“欺侮” 形容大臣对皇帝的不敬与专权
现代 《现代汉语词典》 “欺侮:欺负、侮辱。” 现代汉语解释 用于描述对他人的人格或尊严的侵害

三、结语

“欺侮”一词虽看似简单,但在历史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语义演变。从先秦的隐含意义,到汉唐的明确使用,再到明清的广泛传播,最终形成现代汉语中的常见表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欺侮”都承载着对人性善恶、社会公平的深刻思考。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在使用这一词语时更加准确与恰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