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足而待什么意思】“翘足而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君之惠也,寡人之过也。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辱,愿与子同好,以安社稷。子其勉之!于是,晋侯执曹伯,班师而归。……秦穆公曰:‘吾不以一言之故,而弃信于诸侯。’于是,秦、晋盟于河阳。晋人既得志于秦,遂有骄心,谓‘翘足而待’。”
这句话的意思是:高举脚等待,形容对某事的期待或希望非常迫切。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翘足而待 | 
| 拼音 | qiáo zú ér dài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 字面意思 | 抬起脚等待,比喻急切盼望 | 
| 引申意义 | 形容对某种结果的极度期待或希望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一种积极期待的心理状态 | 
| 近义词 | 望眼欲穿、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 
| 反义词 | 置之不理、漠不关心 | 
二、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在古代战争中,“翘足而待”常用来描述将领或百姓对胜利的渴望。
2. 现代用法:如“我们翘足而待新政策的出台”,表示对政策落地的期待。
3.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可用于描写人物内心对未来的憧憬。
三、注意事项
- “翘足而待”较为文言化,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字面动作(即真的抬起脚)。
- 该成语多用于正面情绪,表达希望和期待,不宜用于负面或讽刺语境。
四、总结
“翘足而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切期盼。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汉语中丰富的表达方式。在写作或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