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采莲曲》,原句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崇敬与哀悼之情,意指英雄虽死,亦可安葬于青山之中,不必再用马革包裹其尸回乡。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常被用于纪念和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尊重与追思。
一、诗句原文及出处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 出处 | 袁枚《采莲曲》 |
| 作者 | 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 |
| 体裁 | 五言绝句 |
二、诗句含义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青山 | 指自然中的山川,象征永恒与宁静 |
| 处处 | 表示无论何处,强调广泛性 |
| 埋忠骨 | 指忠义之人的遗骨 |
| 何须 | 何必 |
| 马革裹尸还 | 古代战死将士常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家乡安葬 |
整体意思:
英雄即使战死沙场,也可以安葬在青山之间,不需要特意用马皮包裹尸体送回故乡。表达了一种豁达、悲壮的情感,同时也体现出对忠义之士的尊重与怀念。
三、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项目 | 内容 |
|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义精神的推崇 |
| 文化意义 | 强调忠诚、牺牲与奉献的价值,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
| 应用场景 | 常用于纪念烈士、悼念英雄或激励后人继承先烈精神 |
四、相关延伸
| 项目 | 内容 |
| 类似诗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 现代应用 | 在纪念碑、烈士陵园等场所常见引用 |
| 教育意义 | 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 |
五、总结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句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英雄精神的尊崇。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了解这句诗的背景、含义与文化价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对忠诚、牺牲与荣誉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