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精选问答 >

轻如鸿毛出自何处

2025-10-30 07:02:18

问题描述:

轻如鸿毛出自何处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0 07:02:18

轻如鸿毛出自何处】“轻如鸿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轻微、不重要。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本文将从历史典故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轻如鸿毛”的来源进行梳理,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

“轻如鸿毛”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中,是司马迁在描写项羽时所用的比喻。原文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虽然这句诗本身并未直接使用“轻如鸿毛”,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轻如鸿毛”常被用来形容生命或命运的脆弱与无常。

后来,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成为“轻如鸿毛”最著名的出处。这里的“轻于鸿毛”是用来形容人的死法,有的死得比鸿毛还轻,象征着无足轻重、毫无意义。

因此,“轻如鸿毛”最初并非用于形容物体的轻,而是用于形容人的生死价值,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轻微、不重要的常用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说明
成语名称 轻如鸿毛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报任安书》)
原文句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含义演变 最初指人的死值轻如鸿毛,后引申为事物轻微、不重要
使用范围 多用于比喻事物微不足道,或形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
文化影响 成为表达生死观、人生价值的重要表达方式,常用于文学、演讲等场合

三、结语

“轻如鸿毛”虽看似简单,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是古人对生命、价值和命运深刻思考的体现。通过了解其出处和演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成语的文化底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