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调》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所作的三首诗,以华丽的语言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与宫廷的繁华。这组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华。以下是对《清平调》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的总结。
一、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二、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云想衣裳花想容 | 云彩仿佛是她的衣裳,花儿好像她的容貌 |
| 春风拂槛露华浓 | 春风轻拂栏杆,露水显得格外浓艳 |
| 若非群玉山头见 | 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相见 |
| 会向瑶台月下逢 | 应该是在瑶台月下相遇吧 |
| 一枝红艳露凝香 | 一枝盛开的红花带着露水,香气浓郁 |
| 云雨巫山枉断肠 | 像那巫山云雨般的爱情,徒然令人断肠 |
| 借问汉宫谁得似? | 请问汉宫中谁能比得上她呢? |
| 可怜飞燕倚新妆 | 可怜赵飞燕也只能依靠新妆来衬托 |
| 名花倾国两相欢 | 美丽的花儿与倾国的美人相互辉映 |
| 长得君王带笑看 | 长久地让君王含笑观看 |
| 解释春风无限恨 | 解释了春风带来的无尽愁绪 |
| 沉香亭北倚栏杆 | 在沉香亭北边靠着栏杆 |
三、赏析
李白的《清平调》以其瑰丽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他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的巧妙结合,将杨贵妃的美与宫廷的奢华融为一体。
1. 艺术特色
- 用典丰富:如“群玉山”、“瑶台”、“巫山云雨”等,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底蕴。
- 意象鲜明:以“云”、“花”、“露”等自然意象烘托出杨贵妃的绝世之美。
- 语言华丽:辞藻精美,节奏流畅,极具音乐性。
2. 情感表达
- 表达了对杨贵妃美貌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盛世繁华的感慨。
- 第三首尤其突出“名花倾国”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深情与无奈并存的情感。
3. 历史背景
- 这三首诗是李白奉诏为唐玄宗和杨贵妃而作,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 诗中虽有赞颂之意,但也有对现实的隐约反思。
四、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作品名称 | 清平调 |
| 作者 | 李白 |
| 体裁 | 乐府诗 |
| 创作背景 | 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所作,体现盛唐宫廷文化 |
| 主题 | 赞美杨贵妃的美貌与宫廷生活 |
| 艺术特色 | 用典丰富、意象鲜明、语言华丽 |
| 情感表达 | 赞美、感慨、略带哀愁 |
| 代表诗句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 文学价值 | 展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与高超的诗歌造诣 |
总之,《清平调》不仅是李白诗歌中的精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女性美的典范之作。它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后人传诵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