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计算机维修管理规定】为规范涉密计算机的维修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防止因维修过程中发生泄密事件,根据相关保密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本《涉密计算机维修管理规定》。该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设备在维修过程中的管理与操作。
一、总体要求
1. 涉密计算机维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人员进行。
2. 维修前需经保密管理部门审批,并做好登记备案。
3. 维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擅自复制、传输或泄露任何涉密信息。
4. 维修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维修流程管理
| 序号 | 管理内容 | 具体要求 |
| 1 | 报修申请 | 使用单位填写《涉密设备维修申请表》,说明故障情况及维修需求 |
| 2 | 审批流程 | 由部门负责人初审,保密管理部门复核并批准 |
| 3 | 外送维修 | 需选择具有保密资质的维修机构,签订保密协议 |
| 4 | 现场维修 | 维修人员须持有效证件,现场监督,禁止私自拆解 |
| 5 | 数据处理 | 如需数据备份或恢复,应由专人负责,全程监控 |
| 6 | 结果验收 | 维修完成后,由使用单位和保密部门共同验收 |
| 7 | 记录归档 | 所有维修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后续追溯 |
三、维修人员管理
1. 参与维修的人员必须经过保密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 维修人员应签署保密承诺书,明确责任与义务。
3. 禁止维修人员将涉密信息带出维修场所。
4. 对违反保密规定的人员,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维修设备管理
1. 维修设备应统一编号管理,建立维修台账。
2. 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配件等应符合安全标准。
3. 维修完成后,设备应贴上维修标识,标明维修时间、人员及内容。
五、应急处理
1. 若维修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
2. 发生泄密事件时,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处置,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六、附则
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保密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规定落实到位。
通过严格执行《涉密计算机维修管理规定》,能够有效防范因维修不当引发的泄密风险,保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