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典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意思是:在某一方面有所损失或失败,但在另一方面却获得了收获或成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遭遇挫折后,仍能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就,体现出一种积极面对失败、转败为胜的态度。
一、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冯异传》:
> “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句话的意思是:起初虽然在回溪吃了亏(比喻失败),但最终在黾池取得了胜利;在东边失去了,却在西边得到了。
二、成语释义
- 失之东隅:指在东方(东隅)失去了东西,比喻在某个方面失败或遭受损失。
- 收之桑榆:指在桑树和榆树之间(即西方)收获了成果,比喻在另一个地方获得了补偿或成功。
整体含义是:在一处失利,而在另一处获得成功,体现了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理。
三、历史背景与演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初是用于描述战争中的胜负转换,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人生哲理,广泛应用于文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失败时不要灰心,而是要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机会。
四、成语使用示例
| 示例句子 | 使用说明 |
| 他在创业初期失败了,但后来在投资领域获得了成功,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表示在某一领域失败,却在另一领域获得成功。 |
| 这次考试没考好,但他在体育比赛中拿了第一名,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用在学业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对比。 |
五、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 含义 | 在某一方面失败,却在另一方面获得成功 |
| 哲理 | 面对失败不气馁,看到希望和转机 |
| 应用场景 | 鼓励他人、分析人生经历、文学表达等 |
| 相关成语 | 塞翁失马、柳暗花明、否极泰来 |
通过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典故和内涵,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失败与成功的辩证关系,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