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名词解释】2、原文“诗言志 名词解释”
一、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它强调诗歌是表达人的情感、思想和志向的重要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诗言志”的内涵有所演变,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诗歌与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
在先秦时期,“诗言志”主要指诗歌用来表达个人的志向与理想;到了汉代,随着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确立,“诗言志”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教化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开始更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使“诗言志”更具个性色彩;唐代以后,这一理念进一步发展,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总体而言,“诗言志”不仅是对诗歌功能的概括,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身社会责任与艺术追求的一种体现。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
| 基本含义 | 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志向、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
| 起源时期 | 先秦时期(最早提出) |
| 主要观点 | 诗歌应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志向。 |
| 历史演变 | - 先秦:强调志向与理想 - 汉代:强调道德教化功能 - 魏晋:重视个体情感表达 - 唐代以后:成为诗歌创作的核心理念之一 |
| 文化意义 | 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文学社会功能的理解。 |
| 现代影响 | 对当代诗歌创作仍有一定启发作用,强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三、结语:
“诗言志”不仅是一个文学术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古人通过诗歌表达自我、沟通世界的方式,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文以载道”的传统。理解“诗言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精神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