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简介】“十二五”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推动经济转型、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围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以下是对“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的总结:
“十二五”规划主要
| 项目 | 内容概要 |
| 经济发展 |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 科技创新 | 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 环境保护 | 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 |
| 民生改善 |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
| 城乡统筹 | 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现代化。 |
| 对外开放 | 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推动“走出去”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
总结: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在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制定的一份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它不仅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中国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