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精选问答 >

古时的员外是什么意思

2025-11-15 08:19:48

问题描述:

古时的员外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5 08:19:48

古时的员外是什么意思】“员外”一词在古代中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它最初并非一个正式官职,而是指一种特殊的职位或身份。随着历史的发展,“员外”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称谓,甚至在民间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以下是对“古时的员外是什么意思”的总结与分析。

一、

“员外”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原意是指“员外郎”,是中央官署中的一种官职,属于六部中的低级官员,主要负责协助正官处理具体事务。由于员外郎通常不在朝堂上担任重要职务,因此“员外”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参与朝廷核心决策的人。

到了宋元时期,“员外”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身份,尤其是在民间,人们常用“员外”来称呼富有的乡绅或地主,带有一定的尊称意味。这种用法在明清时期更为普遍,尤其在小说、戏曲中频繁出现,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中都有“员外”的角色。

此外,“员外”还有一种特殊含义,即“员外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授予无实权的虚衔,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职位。这种现象在宋代尤为明显,有时甚至成为士人仕途的过渡阶段。

总体来说,“员外”在古代有三种主要含义:

1. 官职名:员外郎;

2. 社会身份:富有的乡绅或地主;

3. 虚衔:荣誉性官职。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说明
含义 古代官职名(员外郎)、社会身份(富户)、荣誉性虚衔
出现时期 唐代开始使用,宋元以后逐渐演变
官职解释 员外郎是六部下属的低级官员,协助正官处理事务
民间用法 指有钱的地主或乡绅,带有尊称意味
文学作品中 多见于小说、戏曲,如《水浒传》《红楼梦》等
特殊意义 有时作为荣誉性官职,无实际权力
现代用法 保留为对富人的尊称,也用于文学作品中

三、结语

“员外”一词虽源于古代官制,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其含义不断丰富和变化。从最初的官职名称,到后来的民间称谓,再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它承载了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经济状况以及文化观念。了解“员外”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与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