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精选问答 >

桃腮杏脸历史典故

2025-11-15 13:54:50

问题描述:

桃腮杏脸历史典故,卡到崩溃,求给个解决方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5 13:54:50

桃腮杏脸历史典故】“桃腮杏脸”是一个形容女子面容娇美、红润可爱的脸庞的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女性的美貌。其意象源于桃花和杏花的艳丽色彩,象征着青春与美丽。该成语虽未直接出自某一具体的历史文献或典故,但其文化渊源深厚,与古代文人对女性美的描绘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桃腮杏脸”这一词语的总结及历史背景分析:

一、词语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词语 桃腮杏脸
词义 形容女子面容娇美、红润可爱,多用于文学描写
来源 非出自特定典籍,源自自然景物比喻
使用场景 文学作品、诗词、小说等中描述女性美貌
常见搭配 “桃腮杏脸,楚楚动人”、“桃腮杏脸,一笑倾城”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

1. 自然意象的运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以自然景物比喻人的容貌。如“桃腮”取自桃花的粉嫩色泽,“杏脸”则来自杏花的洁白与绯红。两者结合,形成一种极具视觉美感的表达方式。

2. 诗词中的体现

古代诗人常用“桃腮杏脸”来描绘女子的美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时,虽未直接使用此词,但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便与“桃腮杏脸”的意境相呼应。

3. 小说与戏曲中的应用

在明清小说和戏曲中,“桃腮杏脸”频繁出现,成为描写女性形象的重要词汇。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描写,就常借助此类比喻来增强画面感。

4. 文化象征意义

“桃腮杏脸”不仅是一种外貌描写,也暗含了对女性青春、柔美与纯洁的赞美,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

三、现代使用与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桃腮杏脸”已逐渐从古典文学走向现代语境,常被用于文艺作品、影视剧本、广告文案等,以增添语言的美感与诗意。

四、总结

“桃腮杏脸”虽非出自某一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文化内涵丰富,是古代文人对女性美的艺术化表达。它融合了自然意象与文学修辞,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美感的成语,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文学与日常语言之中。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基于对“桃腮杏脸”一词的文学分析与历史背景研究,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句式与结构,力求语言自然、内容详实。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