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登为郡守的解释】“田登为郡守”是一则出自《宋史·田登传》的典故,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专横霸道、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员。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看似荒唐的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一、
田登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地方官员,担任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地级市领导)。他为人专断,性格暴戾,对下属和百姓都极为苛刻。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他下令:“本郡不许说‘灯’字,违者处死。” 因为“灯”与“登”同音,为了避免触犯他的忌讳,百姓只能用“火”来代替“灯”。这种荒谬的规定让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一位秀才在写文章时不小心提到“灯”,被田登发现后立即抓入牢中。秀才无奈之下写道:“正月十五夜,灯(登)上元节。”田登看到后大怒,认为这是故意冒犯,于是将秀才关押。最终,这位秀才在狱中写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讽刺名言。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无视民情的官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权力与民意之间的矛盾。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故事来源 | 《宋史·田登传》 |
| 人物 | 田登(郡守),秀才 |
| 背景 | 北宋时期,地方官员专权,百姓受压迫 |
| 核心情节 | 田登因“灯”与“登”同音,禁止百姓使用“灯”字,引发民怨 |
| 矛盾冲突 | 官员的权威与百姓的生存权利之间的冲突 |
| 经典语句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 启示 | 批评专制、腐败的官僚制度,强调权力应服务于民 |
三、现实意义
“田登为郡守”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反映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它提醒我们:
- 权力不应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
- 官员应以民为本,不能滥用职权;
- 社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