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怜什么意思】“同病相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人或群体在遭遇相似的困难、不幸或痛苦时,彼此之间产生共鸣和同情。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处境的理解与共情,也常用于文学、日常交流中。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同病相怜 |
| 拼音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袁术传》:“同病相怜,异病相忌。” |
| 释义 | 指有同样疾病的人互相怜悯,比喻处境相同的人互相理解、同情。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关系,也可指共同经历苦难的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 近义词 | 同舟共济、感同身受、患难与共 |
| 反义词 | 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作品中:如小说中描写两个主人公因相同的命运而相互理解。
2. 日常生活:朋友之间因为都经历了失败或挫折,而彼此安慰。
3. 社会现象:人们在面对共同的社会问题时,产生共鸣,形成集体意识。
三、常见误用
- 误解为“同病相医”:有人误以为“同病相怜”是“一起看病”的意思,实际上它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共鸣。
- 过度使用:有时被用作泛泛之谈,失去了原本的深意,变成一种表面的同情。
四、总结
“同病相怜”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共情能力,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深厚关系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痛苦时,应多一份理解和关怀。
通过这样的总结和表格形式,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同病相怜”的含义、用法及常见误区,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