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亲王允礼简介】在清朝雍正帝的众多兄弟中,果亲王允礼是一位较为低调但功勋卓著的人物。他自幼聪慧,深得父亲康熙帝的喜爱,后来在雍正帝即位后被封为果郡王,后晋封为果亲王。允礼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是清代宗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一、人物简介
允礼(1697年-1738年),原名爱新觉罗·允礼,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雍正帝的弟弟。他在康熙朝时便受到重视,曾参与皇子们的教育与政务处理。雍正帝即位后,对其颇为信任,多次委以重任,最终被封为果亲王,成为清朝皇室中重要的宗亲之一。
二、主要经历
| 时间 | 事件 |
| 1697年 | 出生于北京 |
| 1708年 | 受封为多罗贝勒 |
| 1723年 | 雍正帝即位,封为果郡王 |
| 1725年 | 晋封为果亲王 |
| 1734年 | 被任命为管理内务府事务大臣 |
| 1738年 | 病逝于北京,享年41岁 |
三、历史评价
允礼在雍正朝担任要职,尤其在内务府管理方面表现出色,对宫廷财政和日常事务有重要贡献。他为人谦逊,不争权夺利,深受雍正帝信任。虽然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在军事或政变中留下显著事迹,但在稳定朝局、维护皇室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允礼还喜好诗文、书法,与当时文人学者交往密切,体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他的府邸——果亲王府,也成为当时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四、总结
果亲王允礼是清朝中期一位重要的宗室成员,虽未直接参与重大政治斗争,却在雍正朝的治理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以勤勉、谨慎、务实的态度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也为其家族赢得了较高的地位。允礼的一生,体现了清代宗室成员在政治与文化上的双重角色,是研究清初宗室制度与皇权关系的重要参考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