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注音】《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所著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核心观点。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对《过秦论》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注音与释义,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文章概述
《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以《过秦论》上篇最为著名。文章通过回顾秦朝由强盛到衰亡的过程,指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未能施行仁政,导致民心尽失,最终被推翻。
二、重点字词注音与释义
| 序号 | 汉字 | 注音 | 释义 |
| 1 | 过 | guò | 责备、批评 |
| 2 | 秦 | qín | 古代国名,指秦朝 |
| 3 | 论 | lùn | 议论、论述 |
| 4 | 崛起 | jué qǐ | 突然兴起 |
| 5 | 弃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丢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
| 6 | 阡陌 | qiān mò | 田间小路,泛指乡村 |
| 7 | 瓦合 | wǎ hé | 碎裂的陶器,比喻脆弱 |
| 8 | 攻守 | gōng shǒu | 攻击与防守 |
| 9 | 势异 | shì yì | 形势不同 |
| 10 | 仁义 | rén yì | 仁爱和道义 |
| 11 | 施行 | shī xíng | 实施、执行 |
| 12 | 兵革 | bīng gé | 武器装备 |
| 13 | 因利乘便 | yīn lì chéng biàn | 利用有利条件 |
| 14 | 谪戍 | zhé shù | 征发服劳役的人 |
| 15 | 天下 | tiān xià | 全国、天下百姓 |
三、总结
《过秦论》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反思意义的文章,作者贾谊通过对秦朝兴衰的剖析,揭示了治国理政中“仁义”与“法治”的关系。文章语言凝练,逻辑严密,是中国古代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在阅读过程中,正确掌握生僻字的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因此,对《过秦论》进行注音与释义,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入门,也能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如需进一步了解《过秦论》的原文或背景知识,可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拓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