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的意思】“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徐无鬼》。原意是指一匹害群的马,即在马群中破坏秩序、影响整体健康的马。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指那些在群体中起破坏作用的人或事物,尤其是那些对集体利益造成损害、扰乱正常秩序的成员。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害群之马 |
| 拼音 | hài qún zhī mǎ |
| 出处 | 《庄子·徐无鬼》 |
| 原意 | 在马群中破坏秩序的马 |
| 引申义 | 对集体有害的人或事物 |
| 使用场景 | 批评某些人或行为对整体造成负面影响 |
二、成语来源
《庄子·徐无鬼》中记载:
> “夫马,陆居则食草,水居则食藻,其性也。今有良马,而有人欲以利诱之,曰:‘汝能致千里,吾与汝金。’马不听,乃自放于山林,遂为害群之马。”
这段话讲的是,一匹好马因为被诱惑而离开群体,最终成为破坏马群的“害群之马”。后人借此比喻那些脱离群体、破坏秩序的人。
三、使用示例
| 示例句子 | 含义解释 |
| 这个部门里有个害群之马,总是挑拨同事关系。 | 指一个破坏团队和谐的人。 |
| 他虽然能力出众,但行为不当,成了公司里的害群之马。 | 表示一个人虽然有能力,但对组织有害。 |
| 要及时处理害群之马,避免影响整体发展。 | 强调要清除对集体有害的因素。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祸害、败类、毒瘤、捣蛋分子 |
| 反义词 | 良马、楷模、榜样、有益之人 |
五、总结
“害群之马”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组织、团队中不良现象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个体对整体的影响。对于“害群之马”,应早发现、早处理,以维护整体的健康与稳定。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