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资料】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因此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在文学上提倡“文以明道”,主张恢复儒家正统思想,反对当时盛行的骈文浮华之风,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他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在政治上也积极参与改革,提出“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主张革除弊政,整顿吏治。他的文章气势磅礴,内容深刻,语言精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韩愈生平简要
| 项目 | 内容 |
| 出生年份 | 768年 |
| 去世年份 | 824年 |
| 字 | 退之 |
| 籍贯 |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 |
| 祖籍 | 昌黎郡(今河北昌黎) |
| 身份 | 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
| 成就 | “唐宋八大家”之一,倡导古文运动 |
| 主张 | 文以明道,反对骈文,提倡儒学复兴 |
| 政治立场 | 反对藩镇割据,主张中央集权 |
| 代表作品 | 《师说》《原道》《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
韩愈的思想深受儒家经典影响,尤其推崇孔子和孟子。他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是礼乐制度的崩坏,因此主张恢复儒家伦理道德,重建社会秩序。他在《原道》中明确提出“道统”概念,强调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实践。
在文学方面,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言之有物,反对空洞华丽的骈文风格。他的散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师说》一文,阐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观点,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此外,韩愈在诗歌创作上也有一定成就,其诗风雄奇奔放,意境深远,与李白、杜甫并列,成为唐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总之,韩愈不仅是唐代文坛的巨匠,更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他的思想与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