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怎么读】“无动于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件事或某种情况没有丝毫反应或情绪波动。很多人在遇到这个词时,可能会不清楚它的正确发音和含义。下面将从发音、释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无动于衷”读作 wú dòng yú zhōng,其中:
- “无”:表示“没有”
- “动”:表示“动心、感动”
- “于”:是介词,相当于“对”
- “衷”:本意是“内心、中心”,引申为“情感”
整句话的意思是:对事情毫无反应,内心没有波动。常用来形容人面对他人痛苦、灾难或某种情况时,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无动于衷 |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 注音 | ㄨˊ ㄉㄨㄥˋ ㄩˊ ㄓㄨㄥ |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 |
| 含义 | 对事情毫无反应,内心平静 |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
| 反义词 | 感动不已、心潮澎湃 |
| 使用场景 | 描述对事件的冷漠态度 |
| 例句 | 面对别人的困境,他始终无动于衷。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无动于衷”虽然表达能力强,但因其书面色彩较浓,不宜过多用于口语场合。若想表达类似意思,可以用“无动于衷”或更口语化的说法如“冷淡”、“不关心”。
此外,在写作中使用该成语时,应结合上下文,确保语义准确,避免误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无动于衷”的发音、含义及使用方式。掌握这类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