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皇帝顺序表】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期,时间大致从公元907年到97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中央集权削弱,各地军阀割据,形成了“五代”和“十国”并存的局面。五代指的是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朝代,而十国则是指南方及山西等地建立的十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帝王更替情况,以下是对五代和十国主要皇帝的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其顺序与基本信息。
一、五代皇帝顺序表
| 朝代 | 年号 | 帝王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后梁 | 开平、乾化 | 朱温(朱全忠) | 907年-912年 | 唐末节度使,篡唐称帝 |
| 后梁 | 乾化、贞明、龙德 | 朱友珪 | 912年-913年 | 朱温之子,弑父篡位 |
| 后梁 | 龙德、贞明 | 朱友贞 | 913年-921年 | 朱友珪弟,后被李存勖所灭 |
| 后唐 | 同光 | 李存勖 | 923年-926年 | 沙陀人,灭后梁建后唐 |
| 后唐 | 天成、长兴 | 李嗣源 | 926年-933年 | 李存勖养子,继位后稳定政局 |
| 后唐 | 应顺、清泰 | 李从珂 | 933年-937年 | 李嗣源女婿,被石敬瑭所杀 |
| 后晋 | 天福 | 石敬瑭 | 936年-942年 | 依靠契丹支持建立后晋 |
| 后晋 | 天福、开运 | 石重贵 | 942年-947年 | 石敬瑭侄,与契丹决裂 |
| 后汉 | 天福、乾祐 | 刘知远 | 947年-950年 | 河西军阀,趁契丹北撤建后汉 |
| 后汉 | 乾祐 | 刘承祐 | 950年-951年 | 刘知远之子,被郭威所杀 |
| 后周 | 显德 | 郭威 | 951年-954年 | 前朝旧将,建立后周 |
| 后周 | 显德、乾宁 | 窦仪 | 954年-959年 | 郭威养子,实际掌权 |
| 后周 | 显德、乾德 | 柴荣 | 959年-960年 | 郭威女婿,有“小太祖”之称 |
二、十国皇帝顺序表
| 国名 | 建立者 | 年号 | 帝王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吴 | 杨行密 | 天佑 | 杨行密 | 892年-905年 | 唐末军阀,建吴国 |
| 南唐 | 李昪 | 保大、中兴 | 李昪 | 937年-943年 | 原为杨吴权臣,建南唐 |
| 前蜀 | 王建 | 天复、永平 | 王建 | 907年-918年 | 剑南节度使,建前蜀 |
| 后蜀 | 孟知祥 | 明德、广政 | 孟知祥 | 934年-938年 | 前蜀旧将,建后蜀 |
| 吴越 | 钱镠 | 天宝、宝大 | 钱镠 | 893年-932年 | 浙江一带割据势力 |
| 闽 | 王审知 | 天祐、龙启 | 王审知 | 893年-925年 | 福建地区割据 |
| 楚 | 马殷 | 天成、天策 | 马殷 | 897年-930年 | 湖南地区割据 |
| 荆南 | 高季兴 | 天成、天福 | 高季兴 | 907年-929年 | 湖北一带割据 |
| 北汉 | 刘崇 | 天会 | 刘崇 | 951年-979年 | 山西地区割据,最后灭亡 |
| 前蜀 | 王衍 | 光天 | 王衍 | 918年-925年 | 前蜀末代君主,亡于后唐 |
三、总结
五代十国虽是分裂时期,但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各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尤其在南方诸国,如南唐、吴越等,文化较为繁荣。五代更替迅速,多由军阀篡位或外族支持建立,而十国则多为地方割据势力,相对稳定一些。
通过上述列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时期帝王的更替脉络,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