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逐兔的典故讲了啥】“东门逐兔”是一个源自《战国策》的典故,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智慧、选择与命运的故事,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要谨慎思考,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陷入困境。
一、典故原文简述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
> 齐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妻曰:“子死,何不哭?”曰:“吾非不知也,吾尝学于仲尼,仲尼曰:‘生也死也,若水之流,若火之炎,不可逆也。’吾知之矣,是以不哭。”
后来,东门吴的儿子死了,他没有悲伤哭泣。他的妻子问他为何不哭,他说自己曾向孔子学习,孔子说:“生死就像水流和火焰一样,是无法逆转的。”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不哭。
后来有一次,有人问东门吴:“你既然知道生死是自然规律,为什么还去追兔子呢?”东门吴回答:“我追兔子是为了活命,不是为了逃避死亡。”
二、典故寓意总结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似矛盾:一方面他不为儿子的死哭泣,另一方面又去追逐兔子以求生存。其实,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思想——人应理性看待生死,同时也要积极应对现实问题。
- 对生死的态度:不应过度执着,应顺其自然。
- 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知道生命有限,也要努力生活,追求目标。
- 智慧与现实的平衡:既要懂得哲理,也要脚踏实地。
三、典故核心表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出处 | 《战国策·齐策》 |
| 主角 | 东门吴 |
| 故事背景 | 东门吴的儿子去世,他不哭;后被人问及为何仍去追兔子 |
| 核心观点 | 生死是自然规律,人应理性对待;同时也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 |
| 哲理启示 | 不应过度执着于生死,但也不能放弃生活的目标和努力 |
| 现代意义 |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要保持豁达的心态,也要有行动力 |
四、结语
“东门逐兔”的典故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生路上,既要有看透生死的智慧,也要有追逐梦想的勇气。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