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的手抄原文】《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的微雕艺术品——“核舟”。作者通过对这件作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创造力。以下是对《核舟记》手抄原文的总结与整理。
一、文章
《核舟记》全文共300余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艘用桃核雕刻而成的小船。船上雕刻有五个人物、一只犬、一窗、一楫、一炉、一壶、一书、一扇、一挂钟等细节,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文章不仅赞美了雕刻者的技艺,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工艺的敬仰。
文中提到的“核舟”是用一枚桃核雕刻而成,长约八分多,高约二分左右,虽小却极富细节。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逐步展现核舟的精美与巧妙。
二、手抄原文节选(原文摘录)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 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画,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舟中人有二人,一居左,一居右,皆披发,一童子,一老翁。老翁倚一树,童子倚一石。其人各具情态,神采各异。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一;为楫一;为炉一;为壶一;为手卷一;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手抄原文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魏学洢(明) |
| 文体 | 散文 |
| 核舟材料 | 桃核 |
| 核舟尺寸 | 长约八分多,高约二分 |
| 核舟人物 | 五人:苏轼、佛印、鲁直、舟子、童子、老翁 |
| 核舟细节 | 窗八扇、箬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对联、题名 |
| 作者评价 | “奇巧人”王叔远所作,技艺高超,因势象形 |
| 核舟特点 | 尺寸小巧,细节丰富,栩栩如生 |
四、结语
《核舟记》不仅是一篇记录工艺品的文章,更是一篇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学和文学修养的作品。通过手抄原文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感受到古人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无论是学习古文,还是欣赏传统工艺,这篇文章都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