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区别】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成果的核心概念。根据剩余价值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两者虽然都属于剩余价值的范畴,但在形成方式、实现条件和作用对象上存在明显差异。
一、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生产力进步对劳动者生活条件的影响。
超额剩余价值则是指个别企业由于采用先进技术或改善管理方法,使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从而使得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额外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一旦技术普及,超额剩余价值将消失。
简而言之,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范围内因生产力提高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因效率提升而获得的额外收益。
二、对比表格
| 对比项目 | 相对剩余价值 | 超额剩余价值 |
| 定义 | 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 个别企业因技术或管理优势,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
| 来源 | 社会整体生产力提高 | 个别企业效率提升 |
| 实现条件 | 工作日长度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 | 企业内部技术改进或管理优化 |
| 持续性 | 长期稳定 | 短期存在,随技术普及而消失 |
| 影响范围 | 整个社会 | 个别企业 |
| 典型例子 | 工业革命期间机器替代人工 | 某公司引入自动化设备 |
三、总结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虽然都属于剩余价值的范畴,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方式截然不同。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动态变化,以及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