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沟桥的简介】卢沟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石拱桥之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还因1937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而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象征。卢沟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卢沟桥简介总结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初名“广利桥”,后改称“卢沟桥”。其建造始于1189年,完工于1192年,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桥全长约266.5米,宽7.5米,共有11个桥孔,桥面两侧设有栏杆和望柱,每根望柱顶端雕刻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总数达485个,被誉为“卢沟晓月”的重要景观。
卢沟桥不仅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标。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一事件被称为“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自此,卢沟桥成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象征。
卢沟桥基本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卢沟桥 |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 |
| 建造时间 | 金代(1189年–1192年) |
| 原名 | 广利桥 |
| 桥长 | 约266.5米 |
| 桥宽 | 7.5米 |
| 桥孔数 | 11个 |
| 望柱数 | 281根 |
| 石狮数量 | 485个 |
| 著名景观 | 卢沟晓月 |
| 历史意义 | 抗日战争爆发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 |
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桥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也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与不屈。今天,卢沟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向世人讲述着它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