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怎么读】《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出自《杜甫集》。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宿石壕村时所见所闻,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百姓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学习或阅读《石壕吏》时,很多人会遇到“石壕吏”这三个字的发音问题,尤其是“壕”和“吏”的读音容易混淆。以下是对“石壕吏”三个字的详细解析。
一、
“石壕吏”是一个地名加官职的组合词,其中:
- 石:读作 shí,第一声。
- 壕:读作 háo,第二声。
- 吏:读作 lì,第四声。
整词“石壕吏”应读作 shí háo lì。
需要注意的是,“壕”字在其他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读音(如“壕沟”中的“壕”也读 háo),但在此处与“石”结合为地名时,仍读 háo。
“吏”是古代官吏的简称,读音固定为 lì,常用于“官吏”、“书吏”等词中。
二、表格形式展示
| 字 | 拼音 | 声调 | 说明 |
| 石 | shí | 第一声 | 地名中的“石”,表示石头或地名 |
| 壕 | háo | 第二声 | 表示沟、护城河,此处为地名 |
| 吏 | lì | 第四声 | 古代官吏的统称 |
三、延伸说明
“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另外两篇是《新安吏》和《潼关吏》。这三首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民间疾苦后写下的作品,反映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伤害。
在朗诵或书写时,注意“石壕吏”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如果你正在学习古文或准备考试,掌握这类词语的正确读音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这篇内容能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石壕吏怎么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