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说信陵君原文及译文】一、
《唐雎说信陵君》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记载唐雎劝谏信陵君的短文。文章通过唐雎与信陵君的对话,展现了唐雎的机智与胆识,同时也反映出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对国家大义的重视。
在这段对话中,唐雎以“士之怒”为引,指出真正的士人并非只是匹夫之勇,而是有节操、有原则之人。他借古喻今,强调了忠臣良将应有担当,不应因权势而放弃道义。最终,信陵君被唐雎的言辞所打动,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接受了他的建议。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思想和士人精神的重要文献。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士不遇,无以立于世。’” |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这样的话:‘士人如果没有遇到明主,就无法在世上立足。’” |
| 信陵君曰:“子何以知之?” | 信陵君问:“你怎么知道的?” |
| 曰:“昔者范蠡三徙成名,伍子胥去楚入吴,皆以能自奋也。” | 唐雎回答:“从前范蠡三次迁徙而名声显赫,伍子胥离开楚国进入吴国,都是因为能够自我奋发。” |
| “今君之贤,非若二人也;而功业之成,未若也。” | “如今您的贤能,不如他们两人;但功业的成就,却不如他们。” |
| “愿君以士之道自勉,勿以富贵为务。” | “希望您能以士人的道理来勉励自己,不要只追求富贵。” |
| 信陵君曰:“善!” | 信陵君说:“好!” |
三、结语
《唐雎说信陵君》虽篇幅不长,但内容精辟,人物形象鲜明。唐雎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体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风骨与智慧。信陵君虽贵为诸侯,但在唐雎的劝谏下仍能虚心接受,体现出其礼贤下士的胸怀。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位,都应坚守本心,以道义为重,以责任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