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精选问答 >

被动句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2025-11-25 23:37:36

问题描述:

被动句的词语解释是什么,快急死了,求给个正确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5 23:37:36

被动句的词语解释是什么】在汉语语法中,“被动句”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于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而非执行者。它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语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被动句”的含义及其相关词语,本文将从定义、结构、常见词语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被动句的定义

被动句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这类句子通常使用“被”、“受”、“遭”、“挨”等介词或动词来引出动作的发出者,构成一种“受事者+被(受)+施事者+动词”的结构。

例如:

- 他被老师批评了。

- 这本书是我写的。(虽然不是典型的被动句,但可以看作是一种隐含的被动表达)

二、被动句的相关词语解释

词语 含义 用法举例
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常用于被动句中 他被同学嘲笑。
表示受到某种影响或待遇 她受到了表扬。
表示遇到不好的事情 他遭遇了不幸。
多用于口语,表示受到打击或惩罚 他挨了骂。
表示因某人而受到某种行为 他为朋友所误解。
是……的 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这书是我写的。

三、被动句的结构特点

1. 基本结构:

主语(受事者) + 被/受/遭/挨 + 施事者 + 动词

例:书被他拿走了。

2. 省略施事者:

在某些情况下,施事者可以省略,只保留“被”字结构。

例:这本书被借走了。

3. 非“被”字被动句:

有些被动句不使用“被”字,而是通过语义或上下文来体现被动关系。

例: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隐含被动)

四、被动句的使用场景

- 书面语中:更常使用“被”字结构,显得正式、客观。

- 口语中:常用“挨”、“遭”等词,语气更自然。

- 文学作品中:常用来突出人物遭遇或事件的被动性。

五、总结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用于表达动作的承受者。常见的被动标志词包括“被”、“受”、“遭”、“挨”等,其结构多为“受事者 + 被/受 + 施事者 + 动词”。在不同语境下,被动句的使用方式也有所变化,了解这些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附表:被动句相关词语一览表

词语 类型 示例 说明
介词 他被老师批评 表示承受动作
动词 她受到了表扬 强调感受
动词 他遭遇了困难 多用于负面事件
动词 他挨了骂 口语化表达
介词 他为朋友所误解 引出施事者
是……的 结构 这书是我写的 强调主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被动句”的含义及其相关词语的使用方法。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